央视网消息:共同富裕,重在共同,也难在共同。既要覆盖全体人民,一个都不能少,也要覆盖全部区域,一块都不能缺。从全国范围看,浙江是比较富裕的,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2年居全国第一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连续38年居全国第一。
但在浙江省内,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。我们说浙江是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这条线叫做“清大线”,它北起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,南到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。它也是浙江发展水平的一条分界线,因为线的两侧,东北临海,西南靠山。山区26县占浙江省45%的面积,却只创造了不到10%的生产总值。这种差距,浙江把它总结为“山海”差距。
共同富裕既要高质量发展,也要高水平均衡,补上山区26县“短板”就是浙江的突破口和关键点。早在20年前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做出“八八战略”决策部署时就提出,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,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。怎样把“山”的资源和“海”的优势结合起来,这些年,浙江形成了一批来自一线的山海协作经验,其中打造“飞地”平台最具代表性。打造产业飞地念好新时代“山海经”“飞地”,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,打破行政区划界限,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。具体到浙江,“飞地”模式如何运营,效果怎么样?飞地经济从诞生到日趋成熟,又经历了哪些?
一周前,位于宁波市这家公司搬进了新厂房,如今新设备调试完毕,已经正式投产了。从老厂房到新厂房,搬迁路不过5公里,却是一次跨越300多公里的“牵手”。因为新厂房虽然地处宁波,但这块地却是宁波市鄞州区和衢州市衢江区共有。这个“共有”,正是浙江实施的“产业飞地”模式。为了促进山区26县的发展,浙江要求“山海协作”中作为“海”的一方必须拿出一块区位较好的土地来作为山区的“飞地”,双方共同运营共同获益。易田精工新厂房所在地,正是鄞州区和衢江区1501亩“产业飞地”的一部分。这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,成立5年来,一直租用着一片不大的厂房。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,扩大生产规模也变得越来越迫切。唐建国:宁波地区都找不到土地,而且租用厂房也找不到。我们对厂房的要求也很高,我们层高是27米,行车是150吨的。因为产能要扩大,订单在增加,很着急。
企业的困境在2019年有了转机。当时,宁波鄞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来到企业,向企业推介“飞地”政策。按照“产业飞地”的政策,由宁波鄞州提供用地,衢州衢江提供用地指标,双方共同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合资公司负责“飞地”运营,其中,鄞州方投资占股49%、衢江方投资占股51%。落地项目企业正常运营后,双方还将按约定比例对税收进行再分配,其中,鄞州得35%、衢江得65%,收益再次向衢江方倾斜。有了这块产业飞地,让工业发达、土地供应又紧张的宁波,可以留住企业。同时,鄞州的招商引资也变得更容易。唐建国:得到这个政策的优惠,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很大的提升。年产值从1亿元到3亿元,从3亿元到5亿元,这样把产能扩大。产能上去了,企业效益自然也跟着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