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五千年,“中国”之称从何而来?泱泱中华风,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遵循怎样的历史脉络?近日,“盛世中华何以中国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启动,对于在网络空间掀起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热潮,引导亿万网友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、坚定文化自信,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
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事件之一。从刻有“宅兹中国”四个字的何尊到织有隶书“五星出东方利中国”的锦护膊,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到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,一件件宝贵文物、一个个文明遗址,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。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不断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,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、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,有助于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立根铸魂,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。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。历史已经证明,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,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,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,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,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,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、反抗外来侵略,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、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,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现实业已说明,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,只有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,才能让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。
强国运,铸民魂,文化可以起决定作用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,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,同时也找到了历史的真谛:“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。”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,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,再到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、数字化共享……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、历史创造精神,志气、骨气、底气不断增强。
居正位更需行大道,守初心更要敢创新。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,网络是主战场,网友是生力军。近年来,众多传统文化类作品深受网友欢迎,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创作者找准了历史趋向、人心所向、审美取向,在文化遗产、文博考古、典籍著作、文学艺术等方面深耕细作,创新生产出经得起网友检验的文化精品。结合网友特别是“Z世代”对传统文化的钟爱,用数字技术和科技元素营造更具沉浸感、代入感和亲切感的多元场景,就能在网络空间不断展现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。
文化关乎国本、国运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、突出的创新性、突出的统一性、突出的包容性、突出的和平性,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。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,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荣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