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查研究如何求“实”?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阐述——
2018年2月,赴四川考察调研时,总书记指出:“要多调研、摸实情,盯住抓、抓到底,崇尚实干、力戒空谈、精准发力,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,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。”
2022年12月,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,总书记强调,要营造环境、创造条件,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、讲实话、讲心里话。
…………
深入基层一线,听实话、摸实情、办实事,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。
听实话——“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”
上世纪90年代,习近平到福州任职不久,就倡导推动“四个万家”——下基层到老百姓家,开展“进万家门、知万家情、解万家忧、办万家事”活动。他还提出四条具体要求,第一条就是“要深入扎实,不搞形式主义,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,与群众交朋友,而不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”。
△1989年7月19日,习近平在福建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。会场设在小学里,台上是一张桌子、三把椅子,铺在桌上的是村民从家里拿来的床单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。
2013年9月,总书记来到燕赵大地,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。在生活会召开的一个月前,他在北京专门听取汇报,严肃告诫:“我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,可不是听你们讲莺歌燕舞的,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。”
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,河北省委常委班子“既有红红脸、出出汗的紧张和严肃,又有加加油、鼓鼓劲的宽松与和谐”。
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焦裕禄讲过的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”,道出调查研究的目的“是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”。
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现在调查研究好像还有一个‘功能’,就是让别人知道我在调查研究,我在忘我工作,我在接触群众。”他批评说,这样的调查研究“本来目的倒变成次要的、甚至可有可无的了”。
言之凿凿,情之切切。
摸实情——“把情况摸透了,心中更有数”
为了察实情,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,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一些偏僻、困难的地方。他说:“看了困难多、问题多的地方,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决策。去了就不要兴师动众,做到既能轻车简从,又能深入一些地方。”
2019年4月15日,重庆的大山深处迎来一次特殊“抽查”。
这天一早,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,乘飞机抵达重庆,再转火车、换汽车,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。
在学校与师生交谈、进食堂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,到贫困户家中看望,察看自然环境、村容村貌……雨后初霁,沿着湿滑的乡间小路,总书记走进老党员、已脱贫户马培清家,已是下午五六点钟。
农家小院里,一张方桌,几条长凳。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招呼村民代表、基层干部、扶贫干部、乡村医生等坐下来细细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