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(记者庞婷)清晨,天边刚透出淡淡的晨曦,草原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交织的清新气息,一场不期而遇的细雨悄然降临,给这片大地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。早上4点,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,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的硬果番茄大棚里,到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,采摘、称重、装箱……大约两小时后,临时搭建的大棚里就堆满了新鲜的硬果番茄,等候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选购。其中,三分之一的番茄会送往北京。
内蒙古硬果番茄进入北京市场
7月底到9月底正是硬果番茄采摘、上市的时间。每年这段时间,喇嘛地村的孟丽萍都要比以往起得更早一些。10年前,孟丽萍来到大棚做起了包装番茄的工作,天亮前农户会把当天需要包装的番茄采摘好,到了6点,孟丽萍就开始给番茄装箱,“手快的话一上午能装100多筐,赚200元不是问题。”
工人将刚刚采摘的硬果番茄装箱(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)
2006年,王爷府镇开始种植硬果番茄。10余年来,该镇已经发展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硬果番茄种植基地。在2016年全国硬果番茄网络评选中,王爷府镇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“中国番茄之乡”。截至目前,全镇集中建设喇嘛地村等10个千亩以上硬果番茄种植园,覆盖全镇24个村中的23个村,冷棚总面积达2.5万亩。
地处北纬41°农产品黄金品质生产带的喀喇沁旗,拥有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强、微量元素丰富、酸碱度适宜等优势条件,是种植番茄的绝佳地点之一。这些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,让喀喇沁旗的番茄具有果形周正、果面圆滑、酸甜适中、耐储性强等特点。
采摘番茄(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)
王爷府镇党委书记周亚辉介绍,截至目前,全镇年产番茄32万吨,直接产值13亿元,亩均收益在1.5万元以上。番茄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等城市。采收季节,能带动周边3000人就业,辐射全旗上万人就业,辐射周边经济效益3亿元。“一到番茄采摘的季节,大家都知道喇嘛村缺人手,不止王爷府镇的村民,周边好多乡镇的村民都会过来务工。”孟丽萍说。
2011年,新一轮京蒙对口帮扶协作启动以来,北京市为喀喇沁旗提供帮扶资金2.32亿元、西城区提供帮扶资金1.21亿元,其中约1300万元直接用于发展硬果番茄产业。
而北京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王爷府镇的番茄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,北京人口众多,对新鲜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。王爷府镇的硬果番茄凭借其优良的品质,成功打进北京市场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与此同时,北京的一些企业积极与王爷府镇合作,投资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和冷链物流设施,进一步提升硬果番茄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。
如今,在北京不少商超及农副产品市场,都能看到喀喇沁旗硬果番茄的身影,小番茄成为连接京蒙两地情感与协作发展的桥梁。
北京企业助力“番茄之乡”产业升级
从资金支持到产业扶持,从“单向帮扶”到“双向奔赴”,随着京蒙协作迈入“2.0时代”,北京不少企业选择落地内蒙古发展,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升级。在距离喇嘛地村70余公里外的锦山镇,坐落着一座3000平方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——赤峰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。
进入产业园前,要先经过三次“消毒”,过三道闸口,洗三次手,连鞋底也要清理一番,为的是保障番茄健康生长。
玻璃温室内小番茄长势喜人(央广网记者庞婷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