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8-05
陈梦:为自己喝彩,需要多大的勇气?|孙颖莎|奥运|国乒|东京奥运会|伊藤美诚
大约5年前的夏天,我在现场看过一场陈梦与孙颖莎的比赛,大概是全国锦标赛之类的。我并不常看乒乓球,但那时也知道陈梦是国内最好的选手之一。不过对于孙颖莎这个名字,却是第一次听说。本着经验主义判断,我觉得陈梦取胜没什么问题。但孙颖莎4-1轻松战胜了陈梦,凶狠的进攻让后者几乎没有还手之力。除了比赛结果,另一件事同样令我诧异——虽然到场观众稀稀拉拉,但支持孙颖莎的声音与陈梦势均力敌,我本以为,作为国家队主力的后者,人气理应更高才是。那天比赛后,我记住了孙颖莎这位小将,所以东京奥运会上当她阻击伊藤美诚一战成名时,我不再觉得有任何意外,我知道她本来就这么厉害。5年后的巴黎奥运会,现场孙颖莎粉丝远远多于陈梦这种情况,对国乒稍有关注的人,大概都能预料得到。但我还是没想到,当转播镜头不断给到看台时,竟然几乎看不到一个支持陈梦的人,所有闪烁着的助威标志上,清一色是孙颖莎的名字。你几乎不需要看比分牌,只要听喝彩声响起,那就是孙颖莎得分了。在这样的气氛下,陈梦每一次得分后给自己鼓劲的呐喊,都被映衬得孤独而响亮。一场国乒内战,竟然有了些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悲壮感。但陈梦赢了,没多少人料到她能赢。虽然她在东京就赢过,但近几年她与孙颖莎的交锋负多胜少,30岁的她,状态也不像孙颖莎那样稳定到近乎无解。更重要的是,她已经有了一块奥运女单金牌,而孙颖莎差这一块金牌就能完成史上最快大满贯。看上去,陈梦好像没有什么为这块金牌拼命的理由。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,30岁的陈梦打出了可能是她职业生涯最巅峰的一场比赛。进攻凌厉果断,哪怕付出失误为代价也要打得积极主动,与孙颖莎这么多次交锋后,她当然知道,如果让比赛进入孙颖莎的节奏,赢是几乎不可能的。央视解说说“孙颖莎是锋利的矛,陈梦是坚实的盾”,以她们过往的比赛风格来说确实如此。但在这一晚,攻守之势逆转了。明明“不那么需要这一块金牌”的陈梦,燃起了比“只差这一块金牌”的孙颖莎更旺盛的斗志。胜利之后,陈梦没怎么庆祝。我认为久经沙场的她,不至于被现场的气氛吓到不敢庆祝。她或许更多是照顾到孙颖莎的感受,所以在赛后也一再安慰并夸赞“莎莎进步很大,成熟了很多”。我相信这是发自内心的,无论粉丝之间有多少宿怨,她俩之间从未有任何“不和”的迹象。别误会,我一直非常欣赏孙颖莎,这个小姑娘身上有着强烈的反差感,场上凶猛、霸气、极能抗压,场下谦虚、可爱、情商拉满。很少有人知道,在坚强的外表下,她也曾经在一天打了4场奥运模拟赛、连续输给男陪练2次后,一个人到场边默默掉眼泪,然后继续投入到训练中。她确实有超强的天赋,但她超强绝不只是因为天赋。无论陈梦还是孙颖莎,都是令人敬佩的优秀运动员,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比赛。唯一让人不适的,就是那些甚至连一句“中国队加油”都不肯说出的“粉丝”们。所以这一晚,我更想赞美陈梦,她在恐怖的“客场氛围”下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拼搏精神,用最后的骄傲和韧性,给自己争了口气,也给了泛滥如洪水猛兽般的饭圈文化,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我并不指望这一场胜利能改变这种病态,但希望当下一次两人交手时,陈梦能至少多得到一些喝彩与掌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