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易体育6月14日报道:
在跑步技术构成中,步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当跑者步幅过大时,不仅会导致受伤风险增加,还影响跑步效率。那么,跑者如何发现自己步幅过大呢?又该如何纠正呢?
步幅过大
所谓步幅过大,就是跑步的时候迈步距离比较大,超过了合理的范围。这种情况下,通常是脚后跟先着地,而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脚中部或前脚掌先着地。
判断是否步幅过大时,首先就是看胫骨与地面的角度。如图所示,左侧图中步幅过大,小腿与地面的角度属于锐角,也就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。而右侧图属于正常的步幅,小腿与地面是垂直的。
其次是看脚与骨盆的水平距离。骨盆是人体的重心所在。当步幅过大时,前脚与骨盆的水平距离就比较远。正常情况下,两者的水平距离比较近。
再次是看脚落地的方式。正常跑步时,应该是脚中部或前脚掌先着地,如果步幅过大的话,肯定是脚后跟先着地。
之所以要纠正步幅过大的问题,主要是这种跑步方式会导致跑者的受伤风险增加,特别是脚后跟、脚踝和小腿最易受伤,常见的伤病包括跟腱炎、胫骨疼痛、肌腱炎等。
为了防止跑步时步幅过大,跑者需要掌握3个技巧。一是增加步频。所谓步频就是每分钟迈步的次数。研究发现,每分钟迈步170-180次是比较合理的。当步幅过大时,步频就会减少,超过了合理范围。
二是穿零落差跑鞋。传统的跑鞋,鞋跟和鞋尖的高度落差在8-12毫米甚至更大,这容易导致跑步时脚后跟先着地。而零落差的跑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,防止步幅过大。
三是跑步时躯干前倾。跑步时身体并不是与地面垂直的,而是躯干要略微前倾,这样有利于驱动身体前进,更容易让前脚掌先着地,提高跑步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