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含情,水含笑,山含春。浙南的畲族自治县——景宁,人们载歌载舞,喜迎来客,共襄盛事——
40年前,经国务院批准,景宁畲族自治县正式成立,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、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。
40年间,让民族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成为浙江干部群众矢志不渝的追求。
如今的景宁外舍新区。供图共享联盟·景宁
2002年和2005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两次调研景宁,走村庄、访农户、看茶山、议发展。其后,他多次作出指示批示,勉励景宁跟上时代步伐。而景宁,也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:“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,脱贫、全面小康、现代化,一个民族也不能少。”
恰逢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之际,我们走进这里,感悟“一个也不能少”的初心,探寻民族山区县跨越高山的启示。
(一)
景宁,隶属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市,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。
县城内,有一地标,名“团结门”。四根立柱,双重飞檐顶,立于川流不息的人民中路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人们建造这座门楼,为纪念畲族自治县成立,也寄托“民族团结进步”的愿望。
历经多少风雨,记录多少变迁——
1984年,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,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。
历史,开启新的一页。
邮电大楼、人民医院等先后建成,县城气派初具;景青公路、景泰公路等陆续动工,通道日渐开阔;靠着水电、食用菌等产业,增收也有了眉目……
世纪之交,景宁人自豪宣布:2000年,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,国内生产总值超8亿元,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。
“这一速度,跟自己比是快,跟周围比还是慢。”时任县委副书记彭岳舜感慨,当时的景宁,既有空间窘迫、资源分散等先天障碍,还有产业薄弱、动力不足等后天烦恼。和全省一道建成小康社会,难度很大。
彼时,大山之外,民营经济、开放型经济东风劲吹,浙江不少地方步入高速发展期。
对于“差距”,1994年起到景宁驻鄞县(今宁波市鄞州区)办事处工作的叶峰,感受鲜明:“与景宁结成对口扶贫县后,鄞县在一处工业园中划出1平方公里,设立浙江景鄞扶贫经济开发区。最多时,这块‘飞地’的税收占景宁财政半壁江山,两地经济规模有天壤之别。”
搬迁前的景宁外舍村。供图共享联盟·景宁